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别惹我,我老婆大唐高阳公主 > 第441章 统一的原因

第441章 统一的原因

五月底,最后一天上午。

陈衍站在讲台前,面对下面的一群二代学生:“诸位同学上午好,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今天大概是接下来半个月最后一堂课了。”

“所以呢,今天咱们讲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李义府没问因为什么特殊原因,举手说:“陈先生,咱们今天依然先讲历史吗?”

自从上次陈衍讲了黄帝和蚩尤的大战,后来便沿着黄帝和蚩尤之后一直讲了下去。

那些被众人熟知的历史,在陈衍口中总能说出不一样的道理,给出不同的见解。

更难得的是,陈衍讲的历史相当有趣,跟听故事一样,哪怕是兕子这样的小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

故此,大家都比较期待历史课。

“历史啊”陈衍想了想,问:“你们都想听历史吗?”

众人齐刷刷地点头,满脸期待。

他答应了:“好吧,我原先没想讲历史的,既然你们希望我讲历史,那我便讲讲,原本的课留到下个月中讲。”

陈衍清了清嗓子,沉吟片刻,组织一下措辞,缓缓开口:

“上次我跟你们说过,历史是一幅宏大的画卷,上面描绘了每个时代不灭的印记,每个时代都有着它的闪光点,也存在它令人难以忘怀的遗撼。”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秦!”

话音刚落,众人的眼睛顿时亮了。

秦啊!

这可是他们期待已久的课。

尽管大秦二世而亡,但谁都无法否认秦的历史地位。

短短统一后的二世,能讲的实在太多了。

陈衍微笑道:“说起秦,那么永远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

“始皇!始皇!连当今陛下同样这么称呼他,你们应该就能明白他的地位。”

“在座各位都不是愚昧之人,我相信读遍史书的你们不会相信民间对于始皇的评价,有着自己的理解。”

房遗直止不住地点头,感慨道:“始皇啊,着实令人敬佩。”

“只可惜”

他话未说完,只馀下一声叹息。

其他人哪里不明白他在叹息什么,又在可惜什么。

说真的,目前,始皇在民间的名声真算不上好,这还算相当委婉的说法了。

如果你走出门,随便找人问秦始皇怎么样,恐怕十个人九个会回答你两个字。

暴君!

这怎能不令人叹息?

陈衍没管他们怎么想,继续说:“寻常的历史,你们恐怕比我记得都清楚,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其实就是两个字!”

他转身在小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

“统一?”

大家陷入了沉思,不太明白陈衍的想法。

“对,就是统一!”

陈衍点头,然后道:“或者说,大秦为什么能统一?而不是当时其他国家?”

“来,有没有同学回答我这个问题。”

“因为大秦更强!”李泰毫不尤豫举手道:“在当时,大秦不止是更强,而且是比其他国家强出不止一个层次。”

“其他六国中,曾经最强的楚国和赵国,虽然仍有相当实力,但已无法与秦国抗衡。”

“另外四国更不用说了,根本不是大秦的对手。”

“对!”陈衍先是肯定:“大秦当时确实比其他国家强出不止一个层次,这是大秦能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有没有谁知道,大秦为什么远比其他六国强?”

在大家陷入思索时,杜构沉声道:“我父亲曾经跟我说过这个问题,大秦的强盛不是一时之强,而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六世明君以及大量能臣猛将共同努力的结果。”

“所以,也有秦始皇奋六世之馀烈的说法。”

“其中最为关键的,毫无疑问是“商鞅变法”,摧毁了世袭领地,创建了最早的官僚制度,极大地加强了国君的权力,使得政令得以高效、统一地执行。”

“另外,创建户籍制度与连坐法在现在看来虽有些残忍,但加强了对当地的控制,以残酷的刑罚创建起了不再继续内耗的秩序。”

“军功制度更是不用多说!”

“在“商鞅变法”之后,大秦可以说妥妥是一个专门为战争而前进的国家,目的就是为了统一。”

“说得好!”陈衍抚掌,“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商鞅变法”的确是重中之重。”

“可我们今天不讲这个,因为这些你们都清楚。”

“我们来说说更细节的东西!”

更细节的东西?

在场的人疑惑,却也没多问,一个个正坐起来。

因为他们知道,陈衍要说到关键地方了。

“首先,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这个我不用说得太细致,军功制的出现,让每个士兵都成了为自己命运而战,爆发出了相当惊人的战斗力!”

陈衍简单提了一下军制,转而捏起一根粉笔,道:“其次,还有后勤碾压的原因!”

他转身,按照脑子里的记忆,简单画出了秦驰道粮食转运图。

“大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标准化的道路,这让他们的运粮速度是其馀六国的数倍!”

陈衍手撑着讲台,淡笑道:“运粮效率是其他六国的数倍,这是什么概念应该不用我解释吧?”

没人开口,大家都在盯着他后面黑板上的简易图,一个个或皱眉、或思索、亦或恍然。

数倍于其他国家运送粮食的速度,这代表的不仅仅是送得快,而是送得更多。

例如在六国,十斛粮食,沿途人吃马嚼,损耗殆尽,能有三斛抵达前线,已堪称名将。

而在大秦,十斛可至七八斛。

高阳凝神道:“你是想告诉我们,这一切全部基于大秦当时的嗯“标准化”道路?”

她已经渐渐习惯陈衍口中冒出来的奇怪词汇,并善于运用了。

“这只是其一。”陈衍颔首,“不管对于任何国家,路一定是重中之重!”

“再打个比方,目前的渭南县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快,什么原因占据了很重要一部分?”

“而又是什么事,即使是一直需要砸钱,却是我一直在做,从未放弃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