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 > 第173章 丘吉尔:我有一计

第173章 丘吉尔:我有一计

【死里逃生的英国远征军,伤亡人数超过十万。

【大英帝国历史上最惨痛的败战。】

【愤怒的市民痛斥亲人之死——“阿斯奎斯和弗伦奇,把我们的儿子还来!”】

【英国全国掀起对首相无能的批判——阿斯奎斯内阁的垮台信号?】

“哈好不容易把火熄了,这该死的媒体又拼命往里边添柴。”

阿斯奎斯看着满是对自己的批判和指责的报纸,随手将其丢进垃圾桶,一脸疲惫的双手捂住了脸。

就在伊普尔的友军成功撤离,让他稍微松了口气的同时,关于他的问责声浪也随之席卷全国。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整整十三万名英国士兵,在伊普尔的战壕里牺牲或受伤。

这样的惨剧,必然需要有人负责,而公众怒火最先烧向的,便是作为战时领袖的阿斯奎斯首相。

“这该死的战争,只会不断折磨我”

难道他会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吗?

绝不。

“没错,我的确命令弗伦奇发起攻势,但我从未要求他必须进攻伊普尔,也没让他自投法军的陷阱。”

然而,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曾经的友人,如今全都把矛头指向了他。

甚至连他敬重的国王陛下,也是如此。

老实说,这番话并非毫无道理。

阿斯奎斯或许算得上是个合格的和平时期领导者,但在战争爆发后,他的行动迟缓,缺乏果断,一直以来都受到批评。

就连一向坚定支持他的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似乎也因为他在奥斯曼问题上支持了丘吉尔而心生不满,逐渐与他保持距离。而下议院议长、强硬的反俄派布莱克本子爵约翰·莫利(john orley),也已经倒向了劳合·乔治。

但这份支持,又能持续多久呢?

经历了一次次信任者的背叛,阿斯奎斯已经不敢抱有太多信心。

至于丘吉尔嗯,他还是那个丘吉尔。

‘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让自己成为替罪羊。’

这不仅仅是冤枉的问题。正如报纸和广播大肆渲染的那样,最坏的情况是,他可能会被赶下首相之位。

而届时,那个位置就会落入背叛者劳合·乔治,或者保守党领袖安德鲁·博纳·劳(andrew bonar w)的手里。

“您是认真的吗,首相?”

阿斯奎斯的话,让他的秘书不禁露出担忧的神色。

众所周知,弗伦奇的性格更像是一头嗜血的猛犬,而非温顺的绵羊。

而猛犬一旦被逼入绝境,便会见什么咬什么。

秘书最担心的,便是他的怒火会直接撕向首相。

“必须有人对这次惨败负责,这是无可避免的。”

但阿斯奎斯已别无选择。

英国民众因至亲战死的悲愤,需要一个牺牲品来平息。

那么,这个牺牲品就不能是他,而必须是别人。

“去通知基奇纳战争大臣。他和弗伦奇一向不和,应该不会反对。”

与其遭受羞辱,被剥夺军职,不如趁尚存体面时,主动请辞。

更何况,这里是大英帝国,而非那个把文官统治当成笑话的德意志帝国。

当首相下令问责时,又岂是区区一个总司令所能抗拒的?

“想要撤换我?哈!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是谁,现在又想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我身上?!”

但不得不说,阿斯奎斯的想法未免太过浅薄。

“该死!你们以为我会就这么乖乖一个人去死?!”

弗伦奇在军中十分有名,他那暴躁的脾气,还极度记仇的性格不仅在英国军被许多人评价其为“疯子”,甚至在德军和比利时军等协约国的将领间也恶名远扬。

当然,既然伦敦方面已经决定撤换他,他也没有办法拒绝,但要他一个人背负全部罪责,成为伊普尔惨败的唯一责任人,他绝不会答应。

“也就是说,伊普尔战役的进攻完全是阿斯奎斯首相和基奇纳战争大臣的强烈要求下进行的?”

“没错。而且从秋天开始,我军就一直面临弹药短缺的问题,阿斯奎斯和基奇纳却始终未能拿出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不知向他们请求弹药增援多少次了!”

“哼”

“更何况,后来调查发现,就连政府为伊普尔战役提供的炮弹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竟然是劣质品!我们的英国远征军之所以失败,根本就是内阁的无能与不负责任造成的!”

几天后,《泰晤士报》头版刊登了一篇对约翰·弗伦奇元帅的独家专访。

文章内容指出,远征军从一开始就因炮弹短缺等问题,根本没有做好进攻准备,却被迫在内阁的强硬命令下发动攻势,而且使用的炮弹中大部分都是劣质品。

当然,整篇采访中,弗伦奇的责任被他自己轻描淡写地带过,反倒是政府的失误被无限放大。但对于此刻的英国民众而言,他们关注的并不是败将的辩解,而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他们的儿子们,在战场上连像样的炮弹都得不到,只因政府的愚蠢命令,便永远倒在了伊普尔。

“我们的士兵竟然连足够的炮弹都没有,根本无法正常作战?!”

“听说伊普尔战场上,发给他们的全是废品!”

“解释清楚,首相阁下!”

原本就因伊普尔战败而怒火中烧的舆论,如今彻底被弗伦奇元帅引爆的“炮弹危机(shell crisis)”点燃,炸裂开来。

这可不是西伯利亚的穷国俄罗斯,而是大英帝国!堂堂日不落帝国,竟然连前线的士兵都无法保证基本的炮弹供应,战局因此陷入劣势,世上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吗?!

英国政坛一片哗然,阿斯奎斯和基奇纳拼命试图平息风波,坚称弗伦奇的指控不过是夸大其词,但这番辩解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因为英国军队炮弹短缺的事实,连最底层的士兵都知道。

“基奇纳大臣!对于这场弹药危机,您被指责负有重大责任,您对此有何回应?”

“没什么好说的。战争初期因突发情况导致弹药不足,我承认。但在伊普尔战役时,弹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难道你想说本大臣在撒谎?”

“这倒不是只是”

基奇纳至少还有“平定马赫迪叛乱的战斗英雄”这层光环,媒体对他还不敢下手太狠,但阿斯奎斯就没这么幸运了。

因为在暗处,早就有许多人盯上了他的首相之位。

“弹药危机是大英帝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我们必须尽快制定新的军需法案,整顿当前松散混乱的军需生产体系,并严格监管!”

“保守党绝不会对这次事件坐视不管!我们的勇士们因政府的无能而白白牺牲,阿斯奎斯首相必须为此承担责任!”

他们清楚,无论最后能否成功推翻政府,至少也能趁机逼宫,争取组建联合政府的机会。无论哪种情况,保守党都不会吃亏。

“可恶!这帮家伙全都在等着置我于死地!”

“基奇纳大臣的威望尚且能暂时镇住媒体,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哈所以你想说什么,温斯顿?”

“我们必须扭转局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场胜利来掩盖这次失败。”

“该死的!伊普尔战役就是因为这么想才惨败的!更何况,现在的陆军已经千疮百孔,根本没有余力再发起进攻!”

“可海军不一样。”

“我有一个计划。”

“什么计划?”

“我们可以在加里波利登陆,占领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并进军君士坦丁堡。目前希腊军队正在与奥斯曼帝国的防线激战,若我们能出手,这是英国重夺战争主导权的绝佳机会。”

“继续说下去。”

阿斯奎斯此刻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神情凝重地示意他继续。

而素来以对加里波利情有独钟闻名的丘吉尔,嘴角缓缓扬起一抹弧度。

——这场战局,注定要走向更深的泥潭。

“所以现在英国正在准备进攻加里波利?”

“是的,部长。”

“我真是要疯了。”

在乘坐特别列车穿越奥匈帝国前往罗马尼亚的途中,汉斯收到了这份报告,他不禁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唉,丘吉尔啊。

你就这么想成为‘加里波利败犬’吗?

“不过,英国军内部的反对声音也不小,目前仍然停留在讨论阶段。”

“毕竟这个计划的风险太大了,登陆作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个时代甚至连像样的登陆艇都没有。

更何况,那些守卫着加里波利半岛的沿海要塞,是德国人亲手修建的,而负责指挥加里波利防御的,正是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希望、未来土耳其共和国的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

即便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怎么想,都无法想象丘吉尔和英国能在加里波利战役中取得胜利。

当然,如果德方出手相助,那情况就另当别论了,但说实话,汉斯一点都不愿意在丘吉尔那毫无意义的攻势上浪费兵力。

“让英国自己折腾去吧,反正我们也没余力去帮他们。”

“这倒是有些意外,我还以为部长您会像伊普尔战役时那样,主张支援英国军呢。”

“伊普尔那时候,如果不出手,英国远征军恐怕会被全灭。但加里波利战役虽然我不想这么说,但老实讲,这纯粹是在瞎折腾。”

所以就让丘吉尔自己玩去吧。

加里波利战役的失败又不会让英国灭亡,反倒是英国自己削弱自己的影响力,他可没有反对的理由。

“话说回来,马上就是冬天了,我们的士兵恐怕得在战壕里度过圣诞节了。”

当然,那只是陷入僵持的西线战场的情况,而在东线战场,士兵们仍然得在白雪覆盖的俄国大地上奔波。

‘说到圣诞节,不知道这里会不会发生圣诞节休战呢?’

老实说,这点汉斯也不确定。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圣诞节休战主要发生在英军和德军之间。

毕竟比利时方面有比利时大屠杀的历史,而法国也正处于国土遭受入侵的状态,双方对德国的仇恨很深。

‘当然,也不能说法军和比利时军与德军之间就完全没有过圣诞休战。’

虽然规模不大,但仍有一些法军士兵在圣诞节时与德军交换报纸和香烟,也有比利时士兵托德军帮忙给被占领区的家人捎信的记录。

不过恐怕在这里,圣诞休战不会成为战火中的奇迹,最多只是双方默契地暂时停火罢了。

毕竟在圣诞节这天,如果命令士兵们冲向敌军战壕,恐怕会引发难以平息的不满与愤怒吧。

“说起来,意大利军终于开始正式行动了吧?”

再加上,奥斯曼军队也相应地向埃及和波斯方向调动的兵力。

至此,这场世界大战终于再次扩展到了新的区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